首页

校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要闻 -> 正文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18

张波同学来信

尊敬的董事长您好:

今年是我入读母校之后的第13年,也是我大学毕业的第9年。回首往事才会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每年给您写信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借此我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学校的教育模式对我的长远影响。

集团的3所高校4个校区已经开学有一段时间了。我也看到了一些新学期的新面貌。重庆移通学院新成立了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学院、音乐剧产业学院和冲突营销学院。尤其是冲突营销学院,我非常羡慕,因为我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就是市场营销,毕业之后做的工作也主要是营销,后来接触到了叶茂中的营销冲突理论,觉得很实用,就自己通过看相关的书进行学习。没想到现在同学们直接就可以在学校学到了。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今年感觉是挺奇妙的一年。4月份的时候去重庆移通学院的两个校区和同学们做了分享。6月回到母校晋中信息学院参加了分享交流会,7月又在北京和您见了一面。每一次都让我觉得特别开心幸福。

我记得在重庆的时候,学校老师首先带我参观了学校,尤其是书院给学生配备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室,我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学校都有。这样就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友好的“为所欲为”。当时我一边看心里一边想,要是我上学的时候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太好了,因为我14年毕业的时候,母校的书院制才开始,所以就没有赶上书院制带来的红利。我还记得我在分享结束后,和一位同学交流,那位同学认为通过易经八卦可以推演出他自己未来命运的走势。并且他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我想集团在教育上的持续投入,当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非常成功,至少可以去除很多同学错误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变的更好。

回到山西的时候感触更深,我的青春、学习成长、人生转折和恋爱等等都在那里。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回去之后吃的山西大盘鸡的味道,非常怀念,它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吃到过了。我特意去了学校的图书馆,回想起那时候经常在图书馆里看书和学习。还有去了宿舍楼下,我发现有一家饮品店从我那时候开到现在,也和店老板聊了聊很多年前的事情。下午的校友和毕业生分享交流会,我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确实像您所说与前政要接触这个事情,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但是最终发生了。我出生贫穷,在我上大学之前这些人是只存在于电视和新闻中,他们离我太遥远了,这样的事情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力的边界。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实际上在大学发生的事情也远远超出了我所能想象到的。上大学之前我做了详细的计划,向一些读过大学的人请教和看一些讲大学的书籍。因此制定了在大学要努力的最重要的几件事:竞选班长,加入学生会,成为学生会干部等。结果没有想到全部失败了,既没有成为班长,也没有成功加入学生会。当然我并没有完全放弃、沉沦,而是继续在其他方面努力和探索,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在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这个领域里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关注,最初让我参与到讲座活动里,后来又让我做名人接待和名师邀请的事情。这些事情我完全不懂,还担心这么重要的事情会不会在我的手上出问题。也是在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信任和宽容下,我做的得心应手,完全的沉迷其中。自己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这些组织活动接待名人的能力未来还延展到了企业家活动和前政要的接待。学校真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这还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其他还有在完满教育、创意写作、国际交流、通识教育、远景教育、商科教育、书院制、双体系、科幻学院、戏剧节等等几十个板块上面受益的同学就不计其数了。所以每次想到这里,我就特别感谢您。不仅是帮助了我,也帮助了这么多和我一样年轻而稚嫩的同学。为中国的教育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从山西回到北京后,又和您见了一面,我特别开心,因为这个是我从上大学之后多年的一个梦想。大学的时候就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和领导说到您的一些所思所想和传奇事迹,因此我对您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想看看您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北京的见面刚好实现了我这个心愿,也看到了您做事情的方式、所关注的东西和生活中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前几天放假,我详细的回顾了一下自己。我发现到目前为止,我一共见过、合影、接待了31位前国家元首和前政府首脑,参加、策划、组织、执行了35场前总统前总理活动。活动形式有晚宴、有论坛、有演讲会、展览等等。这些人里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等。除了这些大国政要,我发现有些政要所在的国家非常的小,例如马耳他和圣马力诺。马耳他一共只有51万人。而圣马力诺一个国家才只有3万多人。同时我也发现很多令我诧异的事情:哥伦比亚前总统帕斯特拉纳曾经被毒贩绑架。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女儿因为他父亲总理的身份不想认这个父亲,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任内被下毒,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现在依然能看到脸部变形的痕迹。澳大利亚的前总理陆克文担任完总理之后还愿意担任职级更低的驻外大使。圣马力诺的前执政官泰伦齐在19年还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没想到一年后在他们国家意外死于车祸。我非常喜欢我现在的工作,也对此充满激情,因此几乎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最令我苦恼的是我给公司设定的年增长目标总是无法实现。从2017年创立公司开始,我经常在想怎么提高效率,经常思考,不停尝试,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6年间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经常在深夜的时候觉得非常难过,有时候会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疑之中。也不知这种“屡战屡败”的情况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是我当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屡败屡战”,希望将来情况会变好。有时候我也安慰自己,即使没有实现也没关系,一方面可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另外一方面“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还有一些其他宏观的事情让我很无奈,充满了无力感。想来想去还是先做好当下。

读书和看电影一直是我的两大爱好。最近刚刚读完了两本传记。一本是曹德旺的《心若菩提》,另一本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埃隆·马斯克传》,读起来都非常的过瘾。我想如果我还在学校,我的“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应该是完成的比较好的。还有是准备抽时间看两部美剧《继承之战》和《亿万》,这两部美剧是您提到过的两部关于商战的美剧,我之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以后,想着看一下,既是休闲也是学习。

总之,非常感谢您和你所构建的教育模式,这对我的帮助是难以言表的巨大。也感谢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最后,祝愿您的教育事业“梦想和实践”能够走的更高更远。

学生:张波

2023年10月14日


彭鸿斌董事长给张波同学的回信

相互守望,共同成长

张波同学:

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

自从你踏入信院六扇门,门后的那片青草黛而灰、灰又绿已经13个四季;你离开学校、投身社会,到现在第9个秋天了。我一直忘了这些岁月的计数,或许不敢或者不甘。原来我进入教育行业是16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39,悚然惊觉“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读你的信总是感慨万千,你从山村一路走来,翻越高山、徒步旷野、跨过大海,那个少年已经世事沧桑,但仍怀赤子初心。你的人生何尝不是丰富多彩的故事,于我也是极大的鼓励,9年来的每一封信,记述了你的足迹,我们是相互守望,共同成长。你也说出了我此刻的心声:“其它宏观的事情让我很无奈,充满了无力感”,办教育尤其如此,它实在太复杂、责任太重大,我丝毫不敢松懈,希望竭尽全力。但我在你的探索中,找到了努力的意义:

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变的更好

你和我一样出生贫穷,实际上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就很匮乏,我小时候连书籍都很少见到,知道图书馆已经是大学阶段。我国80%的高中生实际上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那么好,但不得不陪着班里的优等生按照考试分数的唯一标准一直到参加高考,压力山大、抑郁自卑。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可以聘请专门的辅导老师,或者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四海游学,他们的竞争力和贫寒子弟不在一个量级。但普通生是1000万高考生的主体,因为成绩不理想,来到了我们这样的三本,如何“让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变的更好”就是我的终极挑战,就是我的梦想与实践。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庭经济条件这个因素,从进入学校开始,将它从我们的教育中抹去。几乎所有的大学,入学后的各种项目,都要额外收费,比如培训、辅导、游学等等,而这无疑就将普通家庭孩子排除在外,在学校里认为地制造新的素质分化。而我们学校,学生入学后,所有的类似项目,一概免费。出国游学、软件学院培训等等,全部只凭选拔。即便有收费的项目,也是学校全额资助,在中国我们应该是唯一。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我了解同学们对上课和考试的心理阴影,所以我们学校所有的选拔,几乎都和学习成绩脱钩,只考核学习外的因素。当然,如果是出国游学,比如到韩国一个学期,选拔人数会放大好几倍,然后从中再挑选韩语达到上课水平的。相信这个模式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

大学是为未来生活做全面的准备,除了专业之外,对世界、历史、文明等等的了解极为必要,即通常的博雅知识。我国最好的大学如北大、复旦,通识教育都只有10来个学分,而我们学校则达到18个学分,从知识(不是技能)架构的完整性我们是一流的。

高考分数自然不能反映智商高低,但至少课堂学习的效果和结果来看,我们不要和985、211去拼上课,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课外活动,竞技体育、志愿服务、艺术实践、社团活动等等完满教育,希望训练同学们人格、毅力、团队合作等情商和组织能力,到了工作单位,专业的知识我们了解,虽然不精通,但专业之外的所有方面,我们都远胜985毕业生,避短扬长、优势处求极致。

中国正在复兴,这一切都需要经济繁荣,而这需要大量生机勃勃的企业,企业的运行需要管理人才,基于此,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懂得专业背景的管理者,所以全体学生都要上商科课程包,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为胜任企业领导岗位做准备。

别以为我们不重视专业教育,这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同类院校全国前5%的水平,当然不是说现在已经达到。但即便是专业教育、课堂学习,我们也是鼓励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上课,而非满堂灌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未来学费可以大幅上调时,我们计划每10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其实我们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个别关照。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目前我们是中国唯一。

传统的大学,宿舍就是睡觉的地方。我们的大学,宿舍结合了书院,可以开会、上课、会客、健身。所谓专业在学院,生活在书院。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希望每个宿舍的同学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2012年做过尝试,但同学和家长那个时候都反对,盼望将来能实现。你的舍友,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讨论问题时就不再是同一个思维框架,这是多大的帮助?

前面说的四位一体双院制,就是“完满教育x通识教育x商科教育x专业教育+专业在学院,生活在书院”。这是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丰富的特色教育。

可以说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丧失了正常的中文写作能力,思维和技法都是八股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12年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创意写作学院,进行全校学生写作训练,后来相继设立了电影评论中心、科幻学院、双体中心。我们还有世界顶级文理学院模式的远景学院,每年招生150人。

国际交流方面我们走在民办学校的前列,泰科的中韩学院是全中国规模最大的,每年有将近百名学生去韩国交流一个学期。移通的中德学院是全国最大的留学德国基地。三个学校每个学年有数百位师生去国外交流,全部由学校资助。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为了让学生接触各行业的顶级大咖,学校每年花费上千万,请各界大师到学校开设名师课堂、围炉夜话,比如张鸣讲近代民国、郑也夫谈社会学、周铁东聊电影评论。

体育和艺术在我们学校不是工具,是学习,也是未来学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号称最体育的非体育大学,最艺术的非艺术大学,泰科三分之一的校园是体育公园,移通有将近10个剧场。体育不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只是副产品,体育是心智训练、领导力培养;艺术是打开自己和世界的另一扇门。

我们学校仅仅电影评论老师就有50多位,科幻老师上百。这些智力资源的配置,是为了学生的成长目的:领导力、创造力、想象力。

在信院时,你参加其它活动结果不理想,但你组织名师课堂,结识了许多大师,其中有后来亦师亦友的童大焕老师,某种意义上这改变了你的生命轨迹,你没有回到老家,而来到北京,这是一个崭新而无限的舞台。

这样的事情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力的边界

你经过童大焕老师的指点,来到北京,先到中央电视台打工,后来创立自己的企业。你一共见过、合影、接待了31位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你说“在我上大学之前,这些人只是存在于电视中和新闻里,他们离我太遥远了,这样的事情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力的边界”。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我们学校的硬件也超出了很多同学的想象力的极限,比如泰科和信院电影院的大屏幕有6层楼高,而且是同学们上课的地方。在迎新晚会上,还有汪峰来助阵。

我更希望的是,同学们在校园里发现自己未曾意识到的潜力或者特长,惊喜自己能做的事情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力的边界。你得有领导你高中考上985的同学的信心和能力,你能行,你只是不喜欢或者不善于考试而已。

更让人乐见的是,同学们毕业后,发现学校教给的一切,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者未曾想象到的自己,甚至远远超出想象力的尽头,就像你和戎子豪,他是移通通信专业学生,现在是一流歌星如张杰的首席编曲。我们有无数的张波、荣子豪,这就是我们教育模式的魅力。

有的学校,鳄鱼进去,蚯蚓爬出;我们学校,雏鸟进去,雄鹰飞出。当然成功的标准不能只有一个,一位温柔贴心的家庭主妇,照样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毕业生,照顾好孩子,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你说6年来的工作目标总是没有实现,有失败感。这大可不必。起码疫情这三年要划去,对自己不必太严苛。

目标的设定,以跳一跳能够着为好,不必过于高远。假如三年都没有达到,是不是计划太脱离实际?或者检讨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与目标的偏离。如果能找到非常具体的原因,再对比一下相应的资源是否欠缺。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年进一寸,自当喜悦呢。

就像中国几亿股民,不赔钱是奇迹,少赔钱已经赚了,何况你进了一寸?

读书和看电影一直是我的两大爱好

我建议你一定坚持这两大爱好。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享受,未必每次读书都要学到东西,比如看金庸的小说很爽,放不下来,也很好。就像看电影,有时候看个烂片,打得稀里糊涂,就当白日梦放松了。好电影可以看四五遍,烂电影让我们重新点燃对人生的希望,因为这么烂的电影都拍得出来,还有人投资,可见我们不是人类的坑底,还有渣渣垫背呢。

有个体会和你分享,比如最近的哈以冲突,我就赶紧找了几部以色列的电影来看,了解这些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在那个情境下的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比如《fauda》,或者《when heros fly》。俄乌战争时,我就选了几部二战发生在乌克兰奥德萨的战争片,或者是描述乌克兰大饥荒的电影,可以略知乌克兰人对前苏联统治的怨恨。要知道为什么波兰支持乌克兰那么起劲儿,可以看下《卡廷森林》。

现实世界有时候很残酷,书籍和电影可以是我们的避难所。

相互守望 共同成长——彭鸿斌董事长致优秀毕业生的一封信

在北京几十年以来最酷热的夏天,我们“见了一面”。在办公楼下的茶室聊天,侧面是一小块绿地,我一直想在天井的墙上挂个蜘蛛侠,看他从草地往楼上攀爬,非常跃动的样子,可是一直却在原地。

我们和童老师一起,尽兴畅谈。记得到晚餐时点了一份简单的吉野家,牛肉米饭酱汤,我们吃的很欢,下次我要给自己点两碗。

天涯未远,山高水长。

聚散有时,再见有期。


彭鸿斌

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