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要闻 -> 正文

【晋中信院校友领航】在认知折叠处重塑人生坐标系——远景学院校友分享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07

56日,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迎来了一场充满启发的校友分享会。2022届优秀校友、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硕士毕业生、山西宏盛集团青年骨干赵晔重返母校,以“跨越山海,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主题,与远景学子分享了她从国内本科到海外深造、从舒适区到国际舞台的蜕变历程。这场分享不仅是一场关于留学的经验传递,更是一次关于勇气、认知与成长的深度对话。

挑战自我:从黄土高原到热带雨林的起点

“站在吉隆坡机场的那一刻,潮湿的空气、陌生的语言、迥异的文化扑面而来,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场冒险已经开始了。”赵晔以初抵马来西亚时的场景为引,将听众带入她留学故事的起点。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赵晔坦言最初选择东南亚留学时曾遭遇质疑:“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选欧美名校?但我想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目的地的光环,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主动打破惯性。”她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多元包容的学术环境为例,分享了在跨文化团队中完成课题的经历,从最初因语言差异不敢发言,到后来带领国际小组斩获东南亚青年创新大赛银奖,她深刻体会到,“舒适区的边界往往是自己划定的,而成长的第一步,就是亲手擦掉那条线。”


在谈及申请过程时,赵晔特别感谢母校的培养:“远景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双师双语教学模式,让我在跨文化交流中具备了独特的适应性优势。学院提供的国际交换生信息平台,更是为我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口。”

打破认知:在多元碰撞中重构思维疆域

“留学最珍贵的收获,不是学历证书上的校徽,而是思维方式的重构。”赵晔通过一组对比照片——山西刀削面与槟城叻沙、晋商大院与双子塔楼,生动诠释了文化差异带来的认知突破。

她重点分享了在马来西亚参与联合国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的经历:与来自12个国家的团队成员共同设计乡村教育方案时,她发现“中国智慧”与“东南亚经验”竟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当我们跳出单一文化视角,才能真正理解求同存异的深意。这种思维维度的拓展,是教科书永远无法给予的。我的马来西亚导师虽然不懂票号,但他教会我用区块链思维解构晋商信用体系,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融合,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认知框架。”


无声蜕变:那些看不见的成长基因

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聚光灯之外。赵晔用三个隐形能力概括留学带来的深层蜕变。第一,跨文化共情力,“现在我能从一份财务报表中,读懂东南亚合作伙伴的宗教禁忌与文化偏好”;第二,逆境免疫力,“独自处理租房纠纷、学术申诉的经历,让我在面对职场难题时多了一份从容”;第三,终身学习力,“在多元环境中养成的知识整合习惯,使我能在宏盛集团的跨境项目中快速抓住核心逻辑。”


她特别提到一个细节:在马来西亚遭遇学术瓶颈时,是远景学院导师越洋指导的邮件让她重拾信心。那些凌晨两点的跨国讨论,那些跨越3700公里的职业规划建议,让她深刻体会到母校校友终身成长支持体的温度。

寄语后来者:成长没有终点,山海皆是舞台

在互动环节,面对“留学性价比”、“海归就业压力”等现实提问,赵晔给出了独到见解:“不要用短期ROI衡量留学价值,那些融入你血液的全球视野、抗压能力和认知维度,会在人生长跑中持续增值。”她以山西宏盛集团中马数字经济走廊项目为例,展示了国际化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远景学院副院长闫帅在总结中感慨:“赵晔的故事印证了我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地理迁移,而是思维升维。当她带着晋商文化的底蕴与国际视野回归三晋大地时,这种全球本土化人才正是时代所需的桥梁型人才。”

分享会结束时,大屏幕定格在赵晔在马来雨林科考时拍摄的星空照片,画面中的银河横跨南北半球,恰如她跨越山海的成长轨迹。“每一颗敢于突破舒适区的灵魂,都会在属于自己的星轨上发光。”愿每位远景学子都能成为自己的哥伦布,在认知的海洋中发现新大陆。这场关于勇气与成长的对话,已然在年轻学子心中播下了破界前行的火种。


(供稿:远景学院)